the-dark-knight-rises-bane-batman

由名導克里斯多夫諾蘭接手的【蝙蝠俠】系列歷經兩部後,最新作【黎明昇起】是他所聲稱的系列終章,過去從首部曲【開戰時刻】奠定好布魯斯韋恩(克里斯汀貝爾飾演)如何揮別家庭陰影,走出以暴制暴的迷思,因而成為蝙蝠俠。到【黑暗騎士】則進入更殘酷又幾近現實的犯罪煉獄,人性灰暗的是非難辨,韋恩依舊相信人性善念的執著,甚至被迫背負罪名亦無妨,其「蝙蝠俠」稱號也因此更名為「黑暗騎士」,從此將電影又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,所以也讓最終章面臨著相當大的考驗,所幸【黎明昇起】仍掌握住不同於前兩部的重點,電影既回應了過去兩部的細節,尾聲也埋下了新的傳承意味,而內容結合戰爭和災難,也無徒然浩大場面,附帶著批判人類文明的高度暗示性。

作為系列的完結,【黎明昇起】的主軸策略,無論角色和情節的設計上,多是回顧前作為主,先喚起觀眾的記憶,最終再呈現意想不到的結果。開場的飛機劫持事件,一步步讓反派班恩(湯姆哈迪飾演)最後才悄悄現身,不禁讓人想起【黑暗騎士】小丑在銀行搶劫的出場型態,曾因已故男星希斯萊傑的懾人演出,震驚觀眾的小丑一角,【黎明昇起】反派設定卻無須效尤,因為班恩儘管行事冷血和充滿智慧,和小丑有些相像,但他真正的形象,還是【開戰時刻】裡連恩尼遜化身「毀滅者」的承繼,兩者都有著明確的計畫和行動,【黎明昇起】的班恩是蝙蝠俠尚未執行完整的任務:面對恐懼。也是他仍未真正了解(或遺忘)自己精神的象徵。

至於韋恩本人的心理塑造,歷經【開戰時刻】的省悟,【黑暗騎士】的忍辱後,【黎明昇起】透過高譚市的承平已久,韋恩的不被需要而沉寂。於此出發以韋恩的兒時記憶(多是承接【開戰時刻】的劇情),提醒和再強調韋恩不該逐漸接近一種形象:以退休的英雄自居。因為並不符合他成為蝙蝠俠的初衷,於是【黎明昇起】反覆點出從【開戰時刻】就出現過的「洞穴」,它貫徹了這最重要的提示,「洞穴」的更深層意義,是等同監獄般的困境,且韋恩從未真正自發性離開「洞穴」,兒時他跌落洞穴,是父親拉他出來,韋恩總有一個像父親的角色開導和扶持著他,管家阿福對他不離不棄,甚至一路相信他的戈登警官(蓋瑞歐德曼飾演)都不例外,這些都在【黎明昇起】最後有著頗感人的提示。

很難想像,直到【黎明昇起】韋恩才真正靠自己站了起來,聽從監獄同伴的建言「不是要去克服恐懼,而是讓自己面對恐懼」,然後如同日後成為「復仇者」的小孩,一樣的逃出監獄,他也和班恩同樣帶著面具,說話時的低沉變聲,雷同的出身背景,都像是一體兩面的,在諾蘭眼中的英雄人物,並非假「光明」之名對抗「黑暗」,而是從「黑暗」昇華對抗「黑暗」墮落的補充。當然【黎明昇起】回應前兩部的意義,也不單是嚴肅的補足蝙蝠俠的使命,【黎明昇起】故事的另一個目的,也是能夠讓韋恩回復真實身分的平反,透過電影裡的一條項鍊,它源自韋恩對母親生前的禮物記憶,當被冤家貓女(安海瑟威飾演)拿去後,項鍊便成為韋恩揮別過往,重獲「黎明」新生的傳遞物。

而電影的音樂和音效,也一直在系列裡扮演著重要角色,這次【黎明昇起】令人印象深刻的鼓譟聲,聽似激勵人心,卻是監獄裡毫無希望的人們所發出的,也因應諾蘭對於光明與黑暗「同種異類,一視同仁」的態度,當小孩悠揚的歌聲結束,一場正面而陽光的美式足球賽,比賽開始卻是一場崩毀,崩毀後唯一倖存的球員往後一看,除了一片廢墟,也能微微隱現地底下的光景,那正是反派班恩活動的世界,對於地上和地下的兩個世界,鼓譟聲可以是象徵底層社會不平之鳴,衝撞出最後【黎明昇起】白天市區內動輒末日的危機,外邊政府卻只能袖手旁觀,覺醒的剩餘警力們迎戰暴徒,也僅像是有無制服的差別,成為兩派人馬的亂鬥而已,【黎明昇起】可見諾蘭意在言外的闡述,也許比前兩集更龐大,不過作為蝙蝠俠終章,【黎明昇起】也必須具備著商業娛樂性,兩者的拔河下,仍不免有些草率牽強,但仍瑕不掩瑜,諾蘭透過一部漫畫改編的英雄片,從中對人類道德存有的寄託,對現代文明制度的批判,許多意味身長的台詞對白,無論諾蘭的【蝙蝠俠】系列是否真的告終,日後都將被奉為經典。

 

DKR-00502_sDKR-10909r_sDKR-11199_sDKR-14411_sDKR-14844_sDKR-33543_sDKRT-0002_s

※本影評只限露出在in89豪華數位影城相關網頁中,若有需求,轉貼文章需事先提出使用說明、用途,著作權保護實施中!

黑暗騎士:黎明昇起時間表

in89 豪華數位影城
in89豪華數位影城官方部落格
地址:台北市武昌街二段89號

             

arrow
arrow

    許容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